为深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我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让“真善美”如蒲公英种子般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向阳生长,“东北电力大学学工在线”开设“蒲公英”辅导员网络思政专栏,旨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发出辅导员“好声音”,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用“小故事”凝聚“大能量”,引领青年学子健康成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故事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更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01 青年大学生有能力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更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穿汉服、听相声、学中医、打太极、加入非遗保护队伍中……他们会在网络上将传统戏曲作为自制短视频的背景音乐,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时重新感受诗词古韵,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新生和希望。以“国风”“国潮”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深入到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这一群体中的流行文化。还有前段时间热播的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一夜爆红,借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讲述了文物“共盼归家”的心情,引起众多高校大学生热议。虽然故事仅有三集,却短小精悍,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大学生秉持用“内容来发声”的创作原则,生动诠释了对梦想青春的热爱与民族精神的传递。这些实践,都充分证明了青年大学生有能力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更好,而他们做得越好,同样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迈进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当代大学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更多思考与实践。
02 青年大学生如何做好文化传承,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青年大学生要加强理论学习,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弘扬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可以从课本中的经典篇章开始,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都是我们了解儒家文化、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宝贵资源。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如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郭文斌的《中国之美》,王蒙的《天地人生》等,其中《天地人生》这本书让我反复阅读,作者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药引,治愈精神焦虑,摆脱“躺平”心态,超越“内卷”竞争,以老一辈的智慧教会我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第二,青年大学生应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发展至今的国家。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不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文明,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也创造了一系列璀璨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个伟大的中国奇迹,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国家发展最快的时期,应牢记使命嘱托,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自信的态度和高昂的热情将中国故事传播出去。同学们可以利用出国交流、参加国际赛事等机会,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三,青年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积极以实际行动学好传统文化知识、传承好传统文化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在选修课中,建议同学们可以选择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课程,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同时,全国高校落到实处的文化保护近几年来稳步推行,许多实践活动围绕着文化保护与传承,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传统文化讲座展览,汉服、书法、国画、剪纸、戏曲等传统文化社团,均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践平台,希望同学们可以加入其中,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做到言行一致,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 第四,青年大学生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创新传播方式。这就要求青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力”,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封印在书本上、尘封在博物馆展柜里,而要通过自身对文化精神进行领悟和加工,创造出更适应当下受众的文化产品。同学们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创作和发布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尝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作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握时代特点、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要求,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在交流互鉴中展现文化魅力。比如我们学校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都会开设相应的活动,如包粽子、汉服体验、龙舟比赛等,同学们可以踊跃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03 青年要勇于担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气扬帆正当时。“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要以多种方式引导青年一代,特别是让广大青年学子认识、理解并勇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唯有凭借一代接续一代的中国青年身体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真正薪火相传、永续发展。
当代青年大学生生逢其时,在这个“人人自媒体”的时代,“多元”和“交融”并存,海量的信息,让我们了解世界,形成辩证思维,也拥有了更多施展才干的舞台,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当代青年大学生有热忱、有能力、有想法,从来不是依附于高木生长的菟丝花,而是抗寒抗旱、笔直挺拔且生命力坚强的白桦树。纵使时代不同、际遇不同,却依旧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能以自己的方式,变互联网流量为文化繁荣的增量,加强文化传播力建设,丰富文化演绎场景,担起新时代文化使命,实现青年大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作者简介:艺术学院 王宏涛
思想引领,用心陪伴。以青春之我,助青春之你们,成青春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