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 组织机构 | 学生思想教育 | 学生事务管理 | 学生资助中心 | 生活区学办 | 心理咨询中心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学生思想教育>>一路“友”你>>正文
校友话成长 | 在青春征程上的那些关于“体育跨界”的故事
2025-11-24 21:16  

图片



卷首语





“一路‘友’你,东电校友话成长”是学生工作部向学院征集毕业校友为在校学生讲述成长经验的栏目,这些走入工作岗位的优秀学长、学姐,和我们一样年轻一样朝气蓬勃。因为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他们对从前的学习和当前的岗位有着更加直观的体会和感悟。通过他们在学习建议、工作体验、奋斗故事等方面的分享交流,能够激发在校的你们对于学习和奋斗的情感共鸣,也更能让同学们明晰未来方向,做好人生规划。

本期带来的是体育学院的金宗学学长,来看看他对于工作的体验和学习的建议吧!

图片




在东北电力大学体育学院,有这样一位优秀青年,他用热爱锚定“体育”与“健康”的航向,用钻研打破学科边界,用担当深耕创伤康复事业。他,就是金宗学,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逐梦故事,感受那份跨界探索的执着与深耕专业的坚守,汲取前行的力量。

01

沉潜蓄势,厚积薄发


2006年,初入校园,一切都那么新鲜。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带着各自的故事汇聚于此,金宗学怀揣着对健康与运动领域的热忱,走进东北电力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社体061班的课堂。身兼学习委员的他,不仅以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功底扛起班级学习组织的责任,更始终带着对专业的深度思考,既带领全班攻克学业难关,也主动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壁垒,探索体育专业知识应用边界。从此,便正式踏上了一段与体育、健康紧密相连的青春征程。

课堂上,他对运动解剖、运动生理学痴迷不已。别人捧着课本死记硬背,他却抱着人体模型对照图谱,把每一块肌肉的功能、每一条神经的传导路径都研究得细致入微。他牵头组建的“运动科学学习小组”,常常把晦涩的专业知识拆解成“运动损伤案例分析”“动作发力原理模拟”等趣味课题,带着全班同学在讨论中叩开人体运动机制的大门。

健身房中,他是健身健美的痴迷爱好者,却总在训练后反复在脑海里回想动作——几次偶然的受伤,让他疑惑“这个拉伸幅度会不会增加肩袖压力?”“抬腿过快是不是容易引发小腿肌肉拉伤?”这种对“运动损伤隐患”的敏感,让他总在训练间隙主动观察队友动作、提醒潜在风险,还会结合自身经验拆解损伤诱因,这让他在健身项目的实践中,成了队友眼中的“运动安全顾问”。他还为此主动自费购置运动生物力学书籍,一点点啃下专业理论,试着用科学方法分析并优化训练动作;那时他总念叨的“怎么让运动更科学?怎么让受伤的身体更快好起来?”,这已然在心里悄悄埋下了跨界康复的种子。

为了把这份思考落地,他主动对接学校与校医院的交流活动,课余时间跑去旁听校医院老师的课;牵头组织“校园运动损伤预防宣讲会”,用通俗的语言给学弟学妹讲解热身的科学逻辑;还在院系支持下成立“运动健康互助小组”,给有运动损伤的同学设计简易康复方案……这些本科阶段的探索,为他后来的职业选择铺就了第一块基石。

02

跨界逐梦,北体进阶


2010年,带着对“健康领域”的执着,金宗学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在这片更广阔的学术天地里,他将社会体育的实践经验与运动康复的理论深度融合。

读研期间,他把研究方向锚定在“运动损伤的精准评估与康复干预”上。为了获取第一手数据,他泡在实验室里用运动捕捉设备分析运动员动作,在康复中心跟着导师学习物理治疗技术,还利用假期到专业运动队做实习康复师,从奥运选手的肌肉拉伤处理到业余爱好者的关节术后康复,每一个案例都被他整理成详细的“康复日志”。

2015年,他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急于投身实践,而是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拓展至“创伤救治与康复的一体化模式”,立志打通运动康复与临床创伤救治之间的衔接壁垒。为了攻克科研难题,他常常在图书馆、实验室两点一线:白天研读国内外创伤康复前沿文献,晚上在人体实验平台观察创伤模型的康复进程。读博那几年,他不光参与了好几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还把自己的研究发现整理成论文,发表在行业核心期刊上,甚至针对康复过程中的实际痛点,研发出不少实用技术、设计了相关设备,拿下了十余项专利——靠着这些实打实的积累,也让他在从运动相关的康复服务延伸到医疗场景下的康复工作这一跨界领域,筑牢了自身的专业基础。

图片

03

沐光而行,医路担当


2018年博士毕业的金宗学成功入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成为一名康复治疗师。从校园到临床,他快速完成身份转变,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救治患者的实际能力。

在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术后康复领域,他创新推出“分阶段功能重建方案”:针对骨折术后患者,早期通过物理因子治疗消除肿胀,中期结合关节松动术恢复活动度,后期引入运动疗法强化肌肉力量。有位多发伤术后患者经他康复后,从卧床不起到重新行走,家属送来的锦旗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八个字,是对他专业能力的最好佐证。

他的专业特色还延伸至颈肩腰腿疼慢性肌骨病诊疗及运动损伤预防领域。为多名奥运运动员提供诊疗与康复时,他结合运动项目特点定制“个性化康复处方”——给体操运动员强化核心稳定性,给田径运动员优化动作模式,帮助他们在赛场上减少损伤、提升表现。

同时,他还身兼北京朝阳区双桥医院创伤救治科主任等社会职务,在医警联动系统开发、交通伤院前急救转运等项目中积极奔走,推动“创伤救治-康复干预”的一体化流程落地。科研上,他持续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的脚步从未停歇。

图片


04

逐梦不辍,薪火相传


从东北电力大学社会育专业的一名学生起步,金宗学继而成长为北京体育大学的科研新锐,最终成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康复医学研究者,金宗学的每一步都印刻着“探索、跨界、深耕”的关键词。

谈及成长,他常说:“兴趣是起点,坚持是动力,跨界是突破。”他鼓励学弟学妹:“大学要敢试错、敢跨界,把单一专业的‘深度’和跨领域的‘广度’结合起来。比如学体育的可以关注康复,学工科的可以探索医工结合……只要锚定‘解决真实问题’的目标,每一次尝试都是在为人生铺砖。”

如今,金宗学仍在创伤康复与运动健康的领域里步履不停,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诗,更是“从兴趣到专业,从专业到事业”的跨界范本,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在热爱的领域里勇敢破界、持续深耕。


图片




金宗学,男,汉族,东北电力大学体育学院社体061班学生,2010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博士毕业后,入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现在北京大学运动康复科副主任医师。


图片

关闭窗口


学工部信息
 就医理赔 
 捐资助学 
 文件下载 
 部长信箱 
 大学生入伍 
学工简报
蒲公英专栏 | 王安娜:心之所...
蒲公英专栏 | 胡博文:允许法...
蒲公英专栏 | 丁宝才:资助暖...
蒲公英专栏 | 谢天祥:校园里...
蒲公英专栏 | 王英乾:解锁秋...
蒲公英专栏 | 何建军:致2025...
蒲公英专栏 | 张妍:冰山之下...
蒲公英专栏 | 陈佳:生活不是...
蒲公英专栏 | 刘晏辰:那些冻...
蒲公英专栏 | 敖英男:学习不...

东北电力大学  地址:东北电力大学
电话:64807387  邮编:13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