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 组织机构 | 学生思想教育 | 学生事务管理 | 学生资助中心 | 生活区学办 | 心理咨询中心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蒲公英专栏>>正文
蒲公英专栏 | 胡博文:允许法则 —— 给心灵松绑的成长必修课
2025-11-19 20:02  

图片

卷首语

为深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我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让“真善美”如蒲公英种子般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向阳生长,“东北电力大学学工在线”开设“蒲公英”辅导员网络思政专栏,旨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发出辅导员“好声音”,把“大道理”变成“小故事”,用“小故事”凝聚“大能量”,引领青年学子健康成长。


早八赶去二教的路上,你会不会因为没背完单词而焦虑?

实验室里小组作业卡壳,队友拖延时,你是不是会悄悄怀疑 “是不是我沟通有问题”?

看到室友抱着竞赛证书、实习 offer “连拿双 buff”,又会不会突然慌了神 ——“我的大学生活,怎么好像‘慢半拍’”?

我们时常会想,是不是只有我是这样的状态,我真的比别人差吗?其实不然,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其实都会被这些 “内心戏” 缠住:发的朋友圈没人点赞就觉得 “没存在感”,实验报告差一分满分就反复纠结 “为什么没做到最好”,甚至因为暂时没找到方向,就陷入 “我是不是比别人差” 的自我否定里。但今天想和大家说:那些能把大学生活过得舒展的人,都藏着一个简单却有用的 “心法”—— 学会允许,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首先搞懂:你的 “内耗”,不是 “矫情” ,而是我们成长路上都会遇到的 “小关卡”。 为什么我们总被 “内心戏” 困住?心理学里的 “情绪 ABC 理论” 能说清:比如 “电路实验没做好”(A,客观事件),有人会想 “我连实验都搞不定,肯定不适合学这个专业”(B,对事件的解读),最后陷入焦虑、不想再碰实验器材(C,负面结果)。真正让我们难受的,从来不是 “事情没做好” 本身,而是我们给自己套的 “苛刻规则”——“我必须完美”“我不能比别人慢”“我不能有一点遗憾”。

今天想把我总结的三个 “允许法则” 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修炼稳定的内核。


图片


法则一:允许自己不完美,瑕疵里藏着成长的“养分”

我是谁,由我自己定义。其实我们的父母送我们来东电,也不是盼着我们做 “满分学生”,而是希望我们在试错中长出自己的 “翅膀”—— 比如模电挂科了,下次把错题啃懂就是进步;小组汇报紧张忘词,下次多在实验室模拟几次就会更从容。 这里有三个简单的 “接纳练习”,你今天就能试:

1.写下 “不完美清单”:把你的 “小瑕疵” 列出来,比如 “我高数总拖后腿”“我在人群里不敢说话”,然后问自己:“这些真的会毁掉我的大学生活吗?还是我把恐惧放大了?”

2.“事件和自我” 分开看:别再说 “我没做好”,换成 “这件事没做好”。比如 “实验失败了”→“这次实验参数设置有问题,下次调整下就能更好”。

3.记录 “瑕疵小确幸”:每天写一个 “不完美却温暖” 的瞬间 —— 比如 “今天早八迟到被老师提醒,同桌却悄悄把高数笔记推给我,还画了个小太阳”。

图片


法则二:允许自己有遗憾,人生不是“全对题”,是“自命题”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曾说:“人生没有圆满,但每一份遗憾都在为独特的精彩让路。” 她30年前失去丈夫,错过陪伴儿子成长的时光,却用这些 “不圆满” 的时间,拼出了“中国造”的世界影响力。我们的大学生活也是如此——没拿到奖学金、失恋、没选上心仪的社团,这些遗憾都很正常。

分享给你“与遗憾共处三步法”:

1.打破 “完美滤镜”:你刷到的 “别人的精彩”,可能只是他们朋友圈的1%—— 有同学看似“社团、学习两手抓”,其实背后为了平衡时间熬了很多夜;有人说 “不在乎奖学金”,其实没拿到时也悄悄哭了半夜。

2.用 “成长型思维” 重构遗憾:把 “没拿到竞赛奖” 换成 “这次知道了自己的薄弱环节,下次针对性准备”;把 “失恋” 换成 “这段经历让我学会怎么和人相处”。两种思维的差别,其实就在于是否给 “未来留机会”。

3.做 “遗憾转化计划”:写下你现在最遗憾的事,比如 “没进到心仪的实验室团队”,然后问自己:“这教会我什么?我能做些什么?” 或许你可以和同学组队,去参加一些其他的实验室竞赛,反而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图片


法则三:允许自己适度 “休整”—— 张弛有度才走得远

别把“休整”当成虚度光阴,关键是区分 “消极懈怠” 和 “积极休整”:前者是窝在宿舍刷剧到凌晨,课也不想上,越待越焦虑;后者是有规划地放松——比如每周六下午去江边散散步,或者在校园里拍拍照,给紧绷的自己 “充个电”。

给东电学子的 “健康休整指南”:

试试 “番茄工作法”:学 45 分钟就休息 5 分钟,别硬撑着和电路题 “硬刚”。

用 “5 分钟启动法”:不想去图书馆时,告诉自己 “就去学 5 分钟”,往往坐下来就会学更久。

学会 “478 呼吸法”:考试周焦虑时,试着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1分钟就能平复心情。考试周结束后,允许自己睡个懒觉、追部剧,不用愧疚——休息不是 “浪费时间”,是为了下次更有力量出发。

图片

注意啦!!!现在就做:给内心 “松绑” 的小行动

看完这篇文章,不妨花5分钟做两件事:

1.写一句 “允许宣言”:比如 “我允许自己期末考不到前10%,尽力就好”“我允许自己暂时没找到实习方向,慢慢试错也没关系”,写完大声读出来,感受那种 “放过自己” 的轻松。

2.给自己装三个“日常稳定器”:睡前对着镜子说一句 “今天的你,已经很棒了”,可以拍张自拍打卡,记录每天的小进步;找1-2个 “休整伙伴”,每周一起去二教楼下的长椅晒太阳,或者去食堂吃顿喜欢的饭,做些 “没意义却快乐” 的事;在手机壁纸上设一个“允许自己______” 的空白框,内耗时就填上,比如“允许自己今天不想刷题,休息会儿再继续”。

最后想对你说:你不必做太阳,做星星也很好。在东电的日子里,你可能会在实验室熬到深夜,可能会为了专业课焦虑,可能会羡慕别人的 “顺利”,但请记得:真正的内心稳定,不是永远不焦虑,而是学会对自己说 “允许吧”。

允许自己不完美,因为你本就独一无二;

允许自己有遗憾,因为人生的 “留白” 也是一种美;

允许自己偶尔慢下来,因为张弛有度才能走得更远。

大学就像一场 “开卷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在实验室调试电路,还是在操场上夜跑,愿你不再困于 “我应该成为谁”,而是享受 “我正在成为谁” 的过程。毕竟,东电的每一颗 “小星星”,都有自己的光芒。

大学就像一场 “开卷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在实验室调试电路,还是在操场上夜跑,愿你不再困于 “我应该成为谁”,而是享受 “我正在成为谁” 的过程。毕竟,东电的每一颗 “小星星”,都有自己的光芒。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动化工程学院 胡博文

工作理念

以己之思 及人之虑

关闭窗口


学工部信息
 就医理赔 
 捐资助学 
 文件下载 
 部长信箱 
 大学生入伍 
学工简报
蒲公英专栏 | 胡博文:允许法...
蒲公英专栏 | 丁宝才:资助暖...
蒲公英专栏 | 谢天祥:校园里...
蒲公英专栏 | 王英乾:解锁秋...
蒲公英专栏 | 何建军:致2025...
蒲公英专栏 | 张妍:冰山之下...
蒲公英专栏 | 陈佳:生活不是...
蒲公英专栏 | 刘晏辰:那些冻...
蒲公英专栏 | 敖英男:学习不...
蒲公英专栏 | 马泽跃:春日蓄...

东北电力大学  地址:东北电力大学
电话:64807387  邮编:132012